没有LOGO、广告、代言人、繁复的产品颜色与样式,无印良品可以说是一个“奇葩”。在陈列布置极度简洁的店面里,一把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LOGO等标记的木勺子要卖50元,一个纯白的陶瓷饭碗居然标价接近100元。按常理说来,这样的产品和门店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有任何生存机会的。但是,直至2012年,全世界日杂类产品销量都在大幅下滑的时候,无印良品其全球净销售额高速增至1877亿日元(约119.2亿元人民币),运营利润增至184亿日元(约11.6亿元人民币)。奇迹往往不经意间就发生了,而当我们不能找到最深层次原因的时候,就只能冠以奇迹之名。在无印良品这简单到极致的产品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财富秘密呢?
不谈“简化”与“克制”的设计理念 从“断舍离”看无印哲学
外界几乎所有关于无印良品以何成功的解读都是围绕其 “简化”、“克制”的品牌理念和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千篇一律的观点不免有些“陈词滥调”。近两年来,日本及东南亚各大媒体争相推广的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理念或许给予了我们解读无印良品成功的另一种思路——“在物质过剩、强调个性的年代里,我们更需要尊重客户,别让我们的产品过多干预客户的生活。”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乱,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就像好比无印良品的笔记本,客户需要的是记录东西,而不是在开会的时候还可以翻翻地图,查查电话区号,也没有必要暗示客户必须按照我们提供的书写线写下整齐的文字;再比如勺子,客户需要的是用它来进餐,而不用再需要去考虑是不是会掉漆或是不健康。
专注,是无印良品的“断舍离”哲学,不是让我们封闭地去专注产品,而是让客户专注于自己该专注的事情,淡化产品的存在。就像上面说的,开会就是开会,吃饭就是吃饭。
良品计画株式会社社长金井政明说:“世界上存在很多商品,并非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而是为了卖得更好、更流行。追求商品本质的做法使MUJI(无印良品)不会在来去匆匆中过时。”
“断舍离”理念或为国内家居企业创造突破口
日渐流行的“断舍离”思潮,会让人们慢慢明白自己所需要的,外界的营销诱导力量最终慢慢减弱甚至消失:3D大片是需要在电影院看的,所以3D大屏电视机始终卖得不好;超级本移动性不如平板电脑,专业性能不如台式电脑,所以超级本即便做到极致也难让用户买单;即便是巨头可口可乐,研发了一大堆香草味的、柠檬味的可乐,最后还是不为消费者所埋单,成为永远的反面教材。
也许有人会说,无印良品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1980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日本处于比较严重的资源危机中,市场急需简单、实用、品质好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在这个大环境下,无印良品摒弃一切外在“标签”,不断简化至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的产品恰好迎合了市场的号召。
素雅、清爽的无印良品风格
但近年来,不只是日本,包括整个亚洲都出现了三十年前类似的市场需求,而这次的需求更进了一步:在简单实用的前提下,彰显人的品位和生活品质。所以我们慢慢会感觉到一些差异,比如以前谁买了一件衣服,不管合适不合适,首先一定告诉你是什么牌子,多少钱买的。如今更多的则是问问你好看吗?自己搭配的,自己淘来的,而且不贵,牌子不重要,不合适再大牌也鸡肋。
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断舍离”的生活态度这是必然出现的,无印良品历时三十年证实了这点。2013年6月11日,苹果公司的iOS7系统发布,将“断舍离”做到极致,几秒之内,极度简约的“扁平化”概念传遍全球,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甚至是政府的管理和组织架构中。
目前国内许多商家为了让产品卖得更好、更流行,对产品进行过度地设计和品牌营销:“可自动清洁的吸油烟机”、“抗菌率可以高达99%的抗菌地板”……如此天花乱坠的产品设计和宣传口号不免让人“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种现象造成的现状就是,每个家庭家里都有一大堆几年甚至是一辈子都用不着的东西,占据着数千上万元一平米的房子的空间,阻挡着光线和视线,扰乱着大家的心情。
省略一切过剩装饰,拒绝虚无的品牌崇拜,挑战商品的真正价值——无印良品“断舍离”的产品哲学或许能为国内企业如何进行适合我们自己的改变,提供一种新的突破口。
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