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品牌 招商加盟 导购 圈子 网站导航 移动版m.chinasspp.com时尚品牌网移动版

中国设计力量前行 设计师品牌倍受关注

分享到: 评论0 Tina.  2008-11-6 11:15

  成长于与企业的磨合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商品过剩,供求双方市场地位的转换。促使衣着消费和企业经营进入理性调整,竞争的加剧和加工利润“缩水”迫使企业转向“品牌经营”。   

  在多种场合,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也表示,“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时尚化和个性化的阶段”,借助对外加工,沿海企业已开始了解国际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动态,经过原始积累后,一大批中国品牌服装开始诞生,杉杉雅戈尔、罗蒙等企业开始品牌设计,赋予品牌以意义和内涵。   

  1997年,杉杉公司推出的高级成衣女装品牌——“法涵诗”。为此在1996年下半年,成功地聘到了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设计师张肇庆和王新元,全资设立北京杉杉法涵诗时装有限公司。为两位设计师提供了400万元/人·年的设计经费。   

  郑永刚认为,当时的中国服装业的产品经济模式正在过时,表现在当时公司的西服销售上,增长趋势变缓,市场占有率下降。杉杉进一步发展需要转换模式——服装向时尚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产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在成立之初,无论是中国的服装界、设计界,还是杉杉公司自己,都对她寄予厚望,认为是中国服装界向国际成衣业发展的标志。   

  根据杉杉公司对法涵诗品牌设想和聘请的著名设计师的努力下,法涵诗迅速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不过,在法涵诗初步打出名气,初步成功后,设计师与公司的领导层的不协调出现了。 最终在2003年11月份,杉杉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对“法涵诗”做出决定:以1200万元价格全部转让给自然人陈兴国。   

  郑永刚先生,有很好的超前意识和强烈时尚化愿望的企业家,与国内的顶级设计师也有不少交往。   

  但是,在杉杉公司力推法涵诗时出现的经营者与设计师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法涵诗难以取得理想的业绩一个基本因素。公司在不得不更换设计师的同时,导致法涵诗品牌的内涵变得模糊。   

  而当时在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与服装企业老总之间还有一个问题是:设计师是以表现自我为主,还是以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为主。经营者当然关心利润,企业的服装设计不是在搞艺术品,而是在做有艺术性的商品,它需要的是大众化的艺术品,而不是高雅的孤芳自赏的艺术。   

  两者的另一个矛盾是,一个公司辛苦培养的优秀设计师,当他无名时公司希望他有名——这是时尚化品牌所需。但有名了又怕架子大,要价高,还有随时离开的可能。

  其实,在中国当时那样一个背景下,在以加工走上品牌的服装企业中,要想成功成长出时尚化和高设计含量的品牌是不太可能的。   

  虽然这次合作没有得到继续延续,但它开启了“大师+大企业”合作的时代。   

  而经过这次市场的洗礼,为数不少的设计师和企业合作,都是奔着市场而去的,甚至可以舍弃很多虚名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设计师团队的转变。   

  以前,几乎所有的设计师都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感是享受在T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的那一刻。   

  渐渐的,这样的说法越来越少,甚至近乎消失了,不论真情还是假意,在设计师们的嘴里,品牌的成功、市场的认可、价值的创造成为主流的词汇。   

  衣着消费的成衣化和时尚化促进了服装企业的品牌经营,也为时装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产业舞台和市场空间,在“设计与产业结合”的过程中,时装设计师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道德规范等职业内涵得到检验和充实。   

  中国设计师走到了一个新层面。

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0条评论

我有话要说

热门推荐

    Top
    ×

    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录 QQ账号登录
    讨厌注册?直接登录就能收藏、分享你的最爱!